台電月刊2022年1月號
Cover Story 封面故事
在硬質海床上的海纜外部會再加上石墨鑄鐵保護管 , 避免海纜損傷。 由於海纜路徑與中油的管線交錯 , 為避免損傷 , 於交錯點 先以混凝土護毯覆蓋 , 再將台電海纜放置其上。
傾力一搏 關關難過關關過 100 年底發包後,由輸變電工程處中區施工處接 手執行佈纜及相關工程設施,「海底電纜不是想像中 那麼容易,把海纜放下去就好了。」中區施工處處長 古璧松說,「這是臺灣第一條特高壓海底電纜,對臺 灣很重要。」因為重要,投入的心力和資源自然龐 大。這日的採訪,包含處長在內共 11 位同仁參與訪 談,有線路二組、地權二組、公共關係組、第四工務 段及第六工務段等部門,如此陣仗,也可見中區施工 處動用的人力物力之眾多。 「 100 年 12 月 1 日報開工,日商傑電超高壓電纜 股份有限公司( J-Power Systems Corporation )及住友 商事( Sumitomo Corporation, SC )開始有很多設計 要做,很多的用地要協商,包括要跟政府機關申請, 比如說海堤區域使用許可。」前第四工務段經理王先 萍(現為超高壓線設計組經理)說。 97 年時台電的 工程評估報告,預期陸纜約 1 年半、海纜約 4 年,全 線可於 104 年 12 月完工,卻一直到 110 年才竣工,期 間遇到諸多問題,而每個關卡都得花上許多時間和耐 心打通關。 由於整個工程的土木設施都靠近海邊,高鹽分的 環境容易產生鏽蝕造成結構損害,而澎湖端的結構物
輸變電工程處線路技術組接手,在 94 年至 100 年底 長達 7 年的時間裡,有 4 年的時間都在做海事調查及 海纜路徑規劃、設計。 這項由 EGS 環球勘探(亞洲)公司執行的海事 調查主要是針對潮汐、海床深淺及地質等可能影響施 工的項目,線路技術組組長黃立志說,「因為季風, 每年只有 4 月到 10 月海象比較穩定的時候才能做。」 除了海事調查拉長了前期線路規劃時間,上岸點的選 擇也是困難重重。臺灣與澎湖最近的距離是雲林, 有四湖、口湖及台西三處可作為引接點,「綜合評估 環境、施工、設備、法規等面向後,口湖為最適方 案。」線技組技術二課課長何欣賢解釋最後選擇口湖 作為引接點的原由。 然而雲林沿海有民間的近海漁業,口湖變電所又 位在人口較稠密的中心位置,從海上到陸上,抗議可 說無所不在。 107 年底,台電終於取得雲林陸纜「最 後一哩路」的施工許可,施工前仍遭民眾包圍無法 動工,時任中區施工處處長的黃清松也在場與民眾 溝通,「電力是民生經濟、社會繁榮最重要的基礎建 設,儘管遭遇抗爭,該做的還是要做。」黃清松指 出,電業未來發展趨勢走向綠能供電,臺澎海纜是走 在對的道路上。
8 台電月刊 111 年 1 月號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