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電月刊2022年1月號

Cover Story 封面故事

直面抗爭,柔性軟溝通

硬體工程固有其專業與難度,但在軟性溝通方 面,更需要十足的耐心。 例如前述提及雲林的近海漁業,漁民認為原本熟 悉的漁場可能因為工程干擾而改變,因此發動抗爭, 在海上包圍工程船。「那天大概是晚上十點多的時 候,海巡打電話告訴我們漁民已經在集結了,要我們 佈完趕快跑,但那時是低潮的時候,根本跑不掉。」 王先萍描述當天緊張的情況,由於工程船當時佈纜至 近岸處,船底卡在沙岸上,必須等待漲潮才能啟動離 開,再焦急也只能祈求老天幫忙。一直等到深夜兩點 多,好不容易船身終於浮起來一些,可是水深不足螺 旋漿依然不能動,只好再趕快找個小船以鋼索拉穩進 五號;但工程船噸位重跑得慢,而漁船靈活得多,跑 不了多遠,漁船已經團團包圍了工程船。

陸纜施工現場警力戒護情形 , 另一邊則同時和民眾溝通說明。

一方是必須執行工程,另一方則是為了生活不得 不站出來爭取權益,由於雙方僵持不下,後來是海巡 到現場維安才化解了工程船的困境。 在陸纜方面也引發不小的反彈與抗爭,「最後的 1.4 公里這一段居民比較密集,所以這邊抗爭強度最 激烈。這一段一直到 108 年土木管路才正式進去施 工,導致電纜機電工程到 110 年 8 月下旬才能進場施 工。」第四工務段經理許少夫說。在這段不算長的 1.4 公里中就有 170 位業主,其中有些業主堅持不肯領 補償金,從 101 年開始協商,直到 108 年 1 月也只發 放了 5-6 成的補償金。由於已依法取得施工路證,剩 餘未領的補償金便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提存,「提存的 過程比較麻煩是這些人住在臺北到高雄 12 個縣市都 有,要跑 12 個地方法院處理。」地權二組課長柯培 堯說,在短短 4 個月內要完成全部提存,「我們請 5 位同仁去處理,最後在 108 年 5 月完成提存。」提存 完成後施工疑慮降低,陸纜工程才得以繼續推進。 到了施工期,抗爭也沒停過,第六工務段經理陳 建棋說:「路證取得跟進場施工是兩回事,為什麼在 這兩年能夠進場施工,是因為靠北港的警力支持。」 當時是警察手持盾牌站在施工點阻擋抗爭民眾,警察 比民眾還多,台電人員才得以進場施工。陳保陵也提 到自己遇到的抗爭,當時台電人員正與日方開會,工 所的玻璃突然破掉,原來是有民眾丟石頭抗議,幸而 除了玻璃外,並未造成更多的損壞。

因擔心工程可能改變魚群習性 , 影響生計 , 漁民發起抗爭。

穿堤工程必須拆除雲林沿海蚵架 , 完工後再協助蚵農回復原狀。

10 台電月刊 111 年 1 月號
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