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電月刊2022年1月號
故
大 事
小
物 人
陳信宏 輸變電工程處 中區施工處 公共關係組課長
與民真誠溝通 化解紛爭無捷徑
「臺澎電纜」工程歷時多年,中間遭遇口湖當地居民數次抗爭, 本次特別採訪輸變電工程處中區施工處公共關係組課長陳信宏,談 一談他的溝通心得。 陳信宏說明此工程經過雲林口湖共計七個村子,其中不乏私地, 影響當地九成居民仰賴的淺海養殖,抗爭勢必在所難免。陳信宏一開 始對居民間流傳不利於工程進行的各種說法感到困擾,但表示「泡茶 聊天」即是話術的奧義,在過程中能理解居民想法並且傾聽意見,同 時也能透過意見領袖的說明了解居民的心聲,順勢解決資訊不對稱的 問題。「我認為自己不代表台電或居民,而是像仲介的第三方角度, 才有可能讓意見交換。」陳信宏如此說道。 公共工程的溝通貴在「搏感情」,畢竟村長也是由村民選出來, 需要幫村民發聲,唯有了解問題才有解決的一線生機。「例如居民反 應養殖用電的問題,我們盡力幫忙解決,或者是地方上有活動可以支 援,才有更多的群眾可以幫忙說服—他們才會知道,台電不是壞 人。」陳信宏表示,這種「盤撋」(臺語,意思為交陪)之必要出於 人性,同時也必須懂得妥協,例如居民對電纜產生的輻射與電磁波有 疑慮,最後決議從 1.5 公尺深度埋深至 6 公尺,同時出具全臺實例, 才使居民更安心。 總而言之,溝通的最終目的都是「人」為導向。陳信宏說:「與 其與民爭地,不如拉大助陣,甚至要適時製造下台階的機會。」這樣 的做法才能使雙方各有退路,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。
為陳情案件與地方議員、鄉民代表、 村長、居民進行溝通協調。 (陳信宏提供)
文|洪啟軒 圖|林政群
65 TAIPOWER No.709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