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電月刊2022年1月號

維持經濟社會的發展,隨之而來的高碳排將是必然 的結果。因此在 COP26 會議上,也再次達成共識, 敦促富裕國家最遲在 114 年前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超過 1,000 億美元的資金,以協助因應氣候變遷問題。 誤區 3 : 大力推進淨零排放將阻礙產業和經濟的 發展。 從聯合國的永續目標可得知,維持良好的生存環 境是人類最大共識,產業發展勢必要與淨零排放結 合。因此對致力於創新技術和轉型的企業,反而應該 看好它們的發展, 長期而言,推動淨零排放仍將有助於產業深度轉 型,促進升級,加速綠色創新。 第二類是電力能源層面 : 誤區 1 : 脫煤並不代表燃煤電廠將完全退出。 雖然實現淨零排放要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比 例,但其本身有間歇性、波動性及時間性,仍需要以 能夠快速起停的機組來滿足穩定供電的需求。 因此煤電的定位需要轉變,配合靈活的電源調 度,協助削峰填谷,搭配氫氨混燒、以及 CCUS 負 碳等技術,來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性。但是這些技術 都還在發展中,仍有待觀察。 誤區 2 : 電力淨零排放只要電源端全面採用清潔 能源就可以了。 風力、太陽能、氫能與氨能等清潔能源發電,只 是實現電力淨零排放的前提,除此之外,還需建立能 夠適應大規模再生能源併網的電網,並且還要儲能技 術等輔助服務的搭配,讓發出的電能夠安全的輸送出 去。所以電源與電網同等重要,均需兼顧。 誤區 3 : 電力淨零排放只要電源與電網的配合就 可以了。

要實現電力淨零排放,除了電源與電網雙管齊下 外,還需要加強電力市場的建設,來提昇電力系統安 全和電網的可靠度。同時,在消費端也必須引導用戶 養成綠色用電習慣和節能風氣的形成,最後才能算是 完整的電力淨零排放。 第三類是技術應用層面 : 誤區 1 : 有了負碳排技術就能實現淨零排放,產 業不需要節能減碳。 有人會覺得只要大力發展碳匯、 CCUS 等技術, 那麼鋼鐵、水泥、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就不需要節能減 碳;當然這些技術的確能夠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 但其實抵消碳排放的能力有限,所以除了對於碳的產 生要有效管理外,更要重視源頭的控管。 誤區 2 : 從事淨零排放技術研發的企業都具有發 展前景。 通往淨零排放的道路充滿挑戰,成本控制與成功 的商業模式是推進淨零排放的關鍵,即使目前在技術 發展上有一定成果的風力發電、太陽能等行業,也仍 需要持續面對成本問題。 誤區 3 : 未來電動車普及化就能對淨零排放有 幫助。 在未來,電動車及燃料電池的技術與成本有望可 以降到普及化的程度,使人們能夠更便利地使用電動 車。但還是必須要改變能源結構,讓電動車使用清潔 能源,才有助於淨零排放。

淨零排放是當紅議題,但是對淨零排放還在摸索 的過程當中,容易產生誤解與迷思,必須謹慎應對。

《世界電力新聞週報》 Podast 節目可以在 Apple Podcasts 、 Google Podcasts 、 KKBOX 、 Spotify 、 SoundOn 以及 Listen notes 等平台收聽,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搜尋《世界電力 新聞週報》,一齊增進電力知識。

Apple Podcasts

Google Podcasts

39 TAIPOWER No.709
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