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電月刊2022年1月號
專責小隊成立,守護海纜安全
在澎湖的這支專責分隊隸屬於嘉南供電區營運 處,除了每天針對上岸人孔和冷卻機房的巡視工作 外,還需要每日紀錄海纜溫度分布情況,林世孺表 示,海纜的健康狀態都由內建的光纖傳輸數據,其中 有 2 條是偵溫光纖,「溫控上限設計是 60 度,管制點 是 50 度代表嚴重異常,大多是在 33 度以下。」實際 合聯後,「澎湖 P/S 值班專員每日紀錄運轉數據導入 分布熱區圖。」嘉南供電區營運處電纜組經理李明學 說明,從數據中即可看出熱區分布在臺灣端,這是因 為澎湖已做好了冷卻系統,而臺灣端因為未取得用地 還沒能建置冷卻系統之故。 海纜寶寶有沒有受傷,讓光告訴你 臺澎海纜是台電唯一有光纖的電纜,除了 2 條偵 溫光纖外,還有各 2 條的事故及外傷光纖,另外有 6 條光纖可傳輸數據,其中事故及外傷光纖在佈纜時就 已發揮作用。 106 年 4 月,日商傑電超高壓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( JPS )進行光時域反射儀( OTDR )測試時發現 2 條海纜出現異常訊號,從海纜受破壞情形研判應是船 隻行經附近海域時,於纜線附近下錨鉤到纜線拖行所 造成。於是先函請交通部提供船隻航行紀錄,調閱 3 月中至 4 月中旬船舶自動辨識系統紀錄中有明顯速度 變化的船隻,共調閱了 5 萬多筆資料進行分析,於當 年度 12 月將範圍縮小至 19 艘船隻並由交通部運研所
在陸上,電纜出狀況可以看得見,也可以在很短 的時間內到達需要維修的地點進行檢修,嘉南供電 區營運處電纜組經理李明學說「通常幾天內可以修 好。」但在海下則增加了許多難度,首先 58.8 公里 長、重達 3 千 4 百公噸的海纜如果受損,無法派人員 潛水維修,為防止貴重海纜浸水,勢必要拉到海面 上,因此對於事故點必須有準確的判斷。拜現代科技 之賜,尋找事故點不需要大海撈針,每條海纜內層包 覆有 12 條光纖,這 12 條光纖的功能包含了偵溫、事 故、外傷,以及傳輸各項數據。 這條海纜維護最大的挑戰在於它「有架空、陸纜 和海纜三種,是不一樣的維護機制。」供電處副處長 林世孺表示,由於臺灣冬天鹽霧害嚴重,會使絕緣設 備劣化、耐用性降低,自然也會縮短汰換週期。 如果是一般的陸纜,維護人力按照電纜長度等比 例增加,但海纜的監控倚賴的是科技設備,不需要時 時去巡視,因此只增加了約 10 名人力。「在澎湖 P/S (一次變電所)設置一位經理、兩位課長,加上同仁 共 10 人, 10 月系統合聯前調派處內 4 位接受專業訓 練之值班專員駐地在澎湖 P/S 監控變電所設備及臺澎 海纜。」嘉南供電區營運處副處長鄭凱中表示,這一 批派駐澎湖的同仁都經過日商、調度處及嘉南調度中 心的訓練,同時也有值班經驗,為往後的海纜維護工 作做了很多的準備及訓練。
海纜結構是一層一層包覆著核心的 輸電纜 , 圖中可見細絲即光纖。
13 TAIPOWER No.709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